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,志愿军38军113师337团的一支小分队,创造了一场几乎不可思议的战斗奇迹:他们在美军飞机轰炸和炮火覆盖的猛烈打击下,竟然做到全员零伤亡,还歼敌215人。这支分队对抗的,可是装备精良、火力强大的美军部队。这样的战果,堪称现实版的“神话战斗”。
这支队伍由郭忠田排长带领。他带领战士们凭借出色的战术谋划、顽强的意志和灵活的战法,硬是在敌强我弱的局面下打出了一场经典阻击战。
伏击战的开始
1950年11月25日,志愿军发起第二次战役,诱使美军深入定州、德川一带的预设战场。38军负责切断敌人南撤的道路。337团奉命攻占龙源里,其中一营一连二排被作为尖刀,前出占领龙源里以东的葛岘岭。
葛岘岭是一处由几座大山组成的险要地带,主峰居高临下,可控制整个山间公路,理论上是理想的阻击阵地。但郭忠田并没有按常规在主峰设防,而是命令在主峰上建造一个假阵地,真正的主阵地则悄悄布置在公路旁的小山包上,并在巨石间隐藏机枪。这个“出人意料”的部署,后来发挥了巨大作用。
展开剩余71%11月29日拂晓,美军先头部队的吉普车和卡车驶入伏击圈。随着郭排长一声令下,机枪猛烈扫射,手榴弹接连飞出,敌人瞬间被打得溃不成军。这只是序幕。
与装甲洪流的较量
不久,美军的坦克车队呼啸而来,长达数十辆。面对钢铁洪流,二排的火力根本无法抗衡。郭忠田冷静果断地下令:放过坦克,专打后面的步兵运输车。他先让机枪打掉车头,再用手榴弹炸毁车尾的弹药车,把敌人堵在狭窄的公路上。结果,美军进退不得,只能下车硬拼。
美军立即组织反击,还动用了迫击炮和步兵炮,但二排战士依托山洞和坚硬的山石掩护,几乎没有受到伤害。短短一个上午,30余人的二排就打退了敌军上百人的多次冲锋。
天空与火海中的考验
久攻不下,美军请求空军轰炸支援。很快,轰炸机群呼啸而来,把航弹一波波倾泻在葛岘岭主峰。然而,那只是郭忠田早已布置的假阵地。敌机狂轰滥炸了数小时,真正的主阵地却毫发无损。战士们一边隐蔽,一边冷静等待主力部队的到来。
直到下午五点,337团主力赶到,与二排配合将困在山下的美军残余一举消灭。战斗结束时,阵地前横七竖八倒着215具美军尸体,其中包括一名连级指挥官。而二排,却奇迹般地没有一人伤亡。
战术智慧的体现
这场战斗的胜利并非偶然。郭忠田最关键的两项决定——一是假阵地引火,二是“放过坦克、打击步兵”,展示了他非凡的战术眼光。若贸然与坦克硬拼,二排很可能全军覆没。正是他冷静而大胆的判断,让几十名志愿军战士以最小的代价换来了惊人的战果。
精神与智慧的结合
这场以30余人对抗数百美军、最终实现215:0战果的阻击战,充分体现了志愿军“敢打硬仗”的血性,同时也说明:胜利不仅仅依靠勇气,更依靠智慧与灵活的战术。正因为有像郭忠田这样既敢拼又善于思考的指挥员,志愿军才能在装备悬殊的条件下屡屡创造奇迹。
这段战斗史实,不仅让人热血沸腾,更展示了志愿军将士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顽强精神和卓越智慧。
发布于:天津市七星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